饮料市场热度不减,标签需求持续进阶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饮料总产量达1.88亿吨,同比增长7.5%;其中包装水、即饮茶等细分赛道持续上扬。与此同时,作为饮料包装关键环节的标签市场亦迅速扩张——2023年中国不干胶市场总量约68亿平方米,饮料标签用量已达3.4亿平方米,预计仍将保持5%以上的增长态势。
这意味着,标签材料的选择早已不仅是“印个字、贴上去”这么简单,而是品牌商、印刷厂、设备商乃至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综合议题。
从外观到落地,标签材料如何科学选型?
在标签选型方面,我们给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外观+应用,缺一不可。
外观决定“第一印象”
透明膜:常用于矿泉水、气泡水,增强通透感;
珠光膜:多见于高端无糖茶,提升视觉质感;
合成纸(哑白):适配功能饮品、新锐品牌,强化识别度。
应用决定“能不能贴、贴得牢,贴得好”
不同瓶型材质(PET、PE、PP)、贴标方式(正背贴、三面贴、全围贴等)、灌装温度与储藏环境,都会影响标签的选择:
胶水类型需考虑是否安全合规, 高低温环境,水白影响等问题;
底纸需匹配贴标速度与离型强度,如高速线优选PET底纸;
材料挺度、厚度影响贴标顺滑性及外观平整度。
此外,标签还需兼容冷烫、喷墨等新兴印刷工艺以及防刮擦的影响, 对材料的涂层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材料只是起点,贴标是系统工程
在直播现场,来自瑞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指出:近年来,饮料行业贴标设备从传统热灌装转向无菌冷灌装,贴标速度从2万瓶/小时以内跃升至5,6万瓶/小时,对标签的质量适配性提出更加严苛要求。
与此同时,我们的技术服务团队也指出了饮料品牌在贴标落地过程中常见的贴标问题:
水白现象:水胶遇冷凝水出现乳白效果,影响透明材质的外观;
褶皱与气泡:贴标前未彻底吹干瓶体或排气不均导致的气泡和褶皱;
贴标机导轨积胶:影响生产效率及贴标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直播中也分享了多项应对策略:
在设备端增设吹水系统;调整刮板、线型风刀等装置;
使用具备短时重贴性能的水胶方案(如ADK17系列);
统一工业化标准的“水标解决方案”,涵盖常规瓶型所需的透明膜、珠光膜、合成纸等多款材质。
饮料市场热度不减,标签需求持续进阶
针对代工厂材料切换频繁导致的调试负担,我们特别强调了“标签材料标准化”的重要性。
我们基于多年行业积累,已在饮料标签领域实现:
每年千万平米级别的饮料标签材料稳定供应;
全套工业化材料方案可匹配300ml,500ml、900ml等市场常见规格用瓶型;
联合设备厂与印刷厂进行材料性能适配优化,提升落地效率;
提供从打样测试到贴标调试的全流程技术支持。
标准化并不意味着缺乏灵活性,反而是品牌商实现高效上新的关键支撑。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饮料行业,包装标签早已不是一个“配角”,而是体现品牌策略、供应链效率与用户体验的关键一环。标签选得准,不只是贴得稳,更是让产品在货架上脱颖而出的第一步。我们将持续通过“材料+价值链合作+服务”三位一体的协作方式,助力更多饮料品牌稳稳走进消费者的手中。